TimeBather 确实可以尝试辅助,之前有做过RAG在角色模仿应用方面的工作,基本上提到对应的知识都能想起来。 原理其实就是向量相似度比较,找到最相似的文本然后输出给大模型。 但是在某些犄角旮旯,但是可能影响法律判决的条文上还是可能出问题。 但如果是最终判决大概率还是需要人介入,因为存在不少人为因素会影响判决结果。
xiaop #1 James 最高院、司法部和律师协会去年3月就发布了表格式起诉状试行了,这俩天正在普及,现在普通的民事起诉状都不立案啊,都要换表格式的,就是为了AI更好的审查,AI是趋势。而且浙江温州新桥那边的法院已经开始用AI审查一些纠纷了,一天审结案件16起
TimeBather #21 James 666 没想到AI在国内行政部门已经走的这么快了。 其实我觉得更像是高级版的文档查找和自动模板,毕竟判决不可能真让 AI 来判,但是判决书的书写、相似案例比较这些还是肯定能替代不少工作的。
xiaop #21 James 有的市场监督处理投诉举报都有AI了(基于混元开发的,个人开发的,不是行政部门统一的),反之职业打假人也用AI了,我都用AI帮我写行政复议。这两个就挺不错阿里通义法睿和秘塔AI的MetaLaw 类案检索